電力裝機2076萬千瓦
供熱面積3.43億平方米
煤炭產能1500萬噸
房地產開發和儲備項目
達600萬平米
1.京豐燃氣 410mw
京陽熱電 780mw
京西電力 1307mw
京橋熱電 1838mw
高安屯熱電 845mw
未來城熱電 266mw
上莊熱電 266mw (2017.12 年投產)
2.京能置業
金泰地產
天創房地產
3.源深租賃
高新創投
投資北京
京能財務公司
4. 北京熱力
華源熱力
5. 京華能源
京煤集團
6. 源深節能
集團發電裝機容量列地方能源投資企業前3位,機組平均利用小時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以北京市為中心,在內蒙、山西、河北等地投資建設一批高效環保發電機組,運營和在建項目裝機容量超過2600萬千瓦,送往京津唐電網的裝機容量達1200萬千瓦,成為首都能源供應的主力軍。京能電力(股票代碼600578.SH)以AAA級企業為載體,堅持清潔高效、綠色發展,實現了超低排放。整合集團內燃煤發電業務,解決了煤電同業競爭的問題,提升了京能電力的經營績效,截至2017年底煤電板塊運營裝機容量為1171萬千瓦,送往京津唐電網的裝機容量達401萬千瓦。
清潔能源(股票代碼00579.HK)以AAA級企業為載體,整合清潔能源發電業務,2012-2017年,主導或參與投資建設了北京四大熱電中心、昌平未來科技城和海淀北部新區區域能源中心。在深耕京津冀地區的同時,積極向內蒙古、山西、寧夏、四川、云南等地謀篇布局,投資建設風電、光伏發電、水力發電等清潔能源項目,培育新的核心競爭力和利潤增長極。截至2017年底清潔能源板塊運營裝機容量達850萬千瓦,其中,送往北京電網的運營裝機容量達475萬千瓦,占北京市平均用電負荷的百分之九十以上。
北京熱力集團是全國最大的國有集中供熱企業,具有六十年的光榮供熱歷史。北京熱力集供熱生產運營、供熱規劃設計、供熱工程建設、供熱技術研發、供熱設備制造于一體,擁有全國最大的熱力管網,有供熱運營企業10家、為供熱運營提供保障的企業有7家,截至2017年底供熱用戶150萬戶,一級供熱管線1494公里,熱力站3928座,供熱板塊供熱面積超過3.3億平方米,占首都核心區供熱面積的80%以上。供熱區域范圍涵蓋東城、西城、朝陽、海淀、豐臺、石景山、門頭溝、通州、昌平、房山、河北燕郊、三河、廊坊等地區。北京熱力擔負著北京市市民和中央黨政軍機關及各國駐華使館、北京市黨政機關、大型企事業單位的供熱保障職責。2017年以來,北京熱力深耕首都供熱市場,開疆擴勢,啟動了城市副中心供熱管網建設,首次承擔了涿州-房山超遠距離供熱管線施工,實現了當年開工、當年竣工、當年供熱運營的目標,為首都環保超低排放做出了突出貢獻。
京煤集團歷史沿革可追溯到1948年成立的門頭溝煤礦委員會,礦井主要分布在北京京西地區,是我市唯一一家國有煤炭生產供應企業,是有著歷史悠久的工業企業。2010年,昊華能源(股票代碼601101.SH)依托煤炭板塊成功上市,于2017年整合集團煤化、油氣業務,完善上下游產業鏈,煤炭產能超過1050萬噸/年,提升了競爭優勢?!笆濉币詠?,集團積極履行首都國企的社會責任,全面開展疏解整治非首都功能產業工作,陸續關停了王平村、長溝峪、木城澗等煤礦,有序推進京西煤礦的平穩退出,計劃于2020年前全部關停。京西煤礦關停的同時,昊華能源積極布局煤-電-化產業鏈,煤炭產業已加快向內蒙古、新疆等資源富集地區轉移,目前高家梁煤礦已投產,紅慶梁煤礦正在試投產,促進了產能釋放。新項目的投產將堅持煤炭轉型升級、清潔高效利用,以實現煤化板塊的持續發展。
集團地產業態主要包括商業地產與住宅開發、存量物業出租經營、城市綜合體運營,擁有工程勘察、設計、施工等資質,已具備開發、經營、物業管理等全產業鏈運營能力。集團以京能置業(股票代碼600791.SH)、金泰地產為載體,先后打造了天銀大廈、天創科技大廈、金泰麗灣、四合上院、樂多港等一批精品工程?!笆濉币詠?,集團地產板塊整合集團優質地產、優質物業項目,順應國家調控政策,加快區域項目和戰略方向調整,收縮戰線,規避風險,天津東疆港、內蒙呼市、遼寧營口、寧夏銀川、海南南燕灣等項目去庫存成績顯著,此外,門頭溝17萬平方米的水煤漿和液壓支架廠棚改定向安置房項目已獲批準,密云建材城項目獲得土地使用權,在建項目與儲備項目總建筑面積均超過800萬平方米,為板塊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
文旅板塊是承接集團轉型發展的主要載體,打通協同發展的產業鏈條,發揮板塊整體效應。目前,集團星級酒店、餐飲服務、休閑旅游、文化創意、商業綜合體初具規模,有一定發展基礎,緊抓文化中心建設和冬奧會機遇,積極開展工業遺址文化保護和利用,加快京西煤礦、石熱老廠轉型發展步伐。圍繞首都文化中心,依托騰退閑置廠礦企業,選擇礦區周邊村鎮就業居住人口密集、工業遺跡保護條件好、供水供電等市政基礎設施配套相對完善的區域,發展適合首都“四個中心”功能定位的文化、旅游、體育、休閑度假等轉型產業。打造“文化養老產業、保障房建設”以及“以高新技術產業為龍頭、創業創新為特色、修舊改造為基礎”的文化生態涵養圈和京西淺山都市新生帶。
緊抓北京市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的機遇,立足集團實際,密切跟蹤行業發展最新動態,重點關注“三能兩熱一網”。儲能重點研究開發大容量儲電、蓄熱、蓄冷技術,推動新能源汽車充電樁與儲電技術的深度融合;節能重點研究開發電廠節能改造、超低排放等關鍵技術和核心設備;氫能跟蹤研究開發制氫、儲氫、加氫等技術。加快地熱、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供暖技術研發應用。光熱結合電熱協調需求,穩步推進示范項目建設。能源互聯網重點開展智能微網、多能互補、能源需求側管理等關鍵技術的研發應用。
集團參股投資了包括北京銀行、大唐發電、北京汽車、國電電力、全聚德、國泰君安、首創股份、嘉實豐和、成都銀行等金融資產。截至2017年底,總計公允價值為209億元。集團及時跟蹤資本市場變化,進行市值動態監管,適時實現股權資本增收創效。集團目前擁有京能財務公司、融資租賃公司、香港公司、香港上市公司、功能性公司等多個金融與融資平臺,為集團資金管理、金融創新和協同業務發展提供了有利支持。